大多数老师和家长为了达到考级考学的目的,过于追求技能的提高,而忽略了音乐感知力和音乐素养的养成,没有艺术性的音乐毫无表现力。下面文章是翻译自打击乐演奏家、教育家DAVE GERHART学习打击乐培养乐感的文章。
Part 1:Why为什么呢?
我一直不理解为什么没人去教给打击乐学生一些乐感知识?这种教学缺失为何会出现,我们如何弥补?为何有些学生上了大学还不知道塑造一段旋律的基本常识?以下是黑龙江马林巴对于乐感教育缺失的一些理解:
高中打击乐学生在键盘打击乐器上没有和老师上过一对一的小课;
马林巴价格不菲,很难做到学生人手一台放到家里;
打击乐学生有太多乐器需要学习,有太多技巧需要死扣和提升,以至于乐感、音乐性教育常常是排在Z后的。
这份列表还有许多没列出来。很明显这些都是借口,我们要做的是明确这样一个存在的问题,然后去尝试找到解决方法。而重要的方式就是去承认并识别这个问题。
Part 2:Do行动
那么,明确了这个问题(乐感缺失),如何去弥补呢?
教学乐感有很多方法,本文中,我会介绍一些基本的概念,希望年轻的打击乐学生可以因此而思考乐感的重要性。在提升音乐技巧和乐感的时候,要记住,对于音乐了解得越多(理论、视唱练耳、音乐分析等)、听得越多,你在音乐上的成就越高。今天你所演奏的曲子,五年后再演奏会大有不同,因为这些年作为一个音乐家,你掌握了更多的只是,也经历了更多。
规则一:做些什么
仅仅把音符和强弱演奏出来是不够的。你还需要“在音符上做些什么”。如果你演奏出来的听起来像是midi回放,那么你就没有“做些什么”。看你是不是“做了些什么”的方法就是给自己录音。录音设备无需很好,用手机就可录下自己全曲的演奏。尝试两到三种演奏方法,看看你自己喜欢哪种。乐感是很主观的东西。但是,你做出的决定得是综合了各种知识积累的(见前文所述关于学习乐理和音乐分析等等)。
规则二:跟随者音符线条的形状
乐感的基础规则之一就是要跟随音符线条的形状。我教学中用到的一个方法是,除去所有音符的符杆和符尾,只留下符头。你可以在脑中设想出来,或者在电脑中输入如果你想真切看到的话。
现在,拿起铅笔,连接所有的符头:
好了,可以开始演奏这行音符了。线条上升时,声音强一点,线条下沉,声音轻一些。现在来说说主观部分。演奏的声音应该要多强或者多弱呢?这是个好问题。我不是在说达到一种明显的强和弱,而是聆听你演奏的人应该可以分辨出的强和弱。强弱不是一个有明确限定的值,在一种强或弱里面是有额外“空间”的。给自己录音,听听自己是否塑造出了音符的线条。
规则三:多多练习!
就像任何其他事情一样,重复练习是乐感提升的关键。反复录音和听回放有多重要,我已无法用语言再描述了。